“湿疹”这个词,相信许多朋友都不陌生,它困扰着很多人,让人瘙痒难耐、苦不堪言。从中医的角度看,湿疹的诊断注意辨证论治,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发病情况进行分类,常见证型包括湿热证、脾虚湿盛证、血虚风燥证等。而西医则将其称为特应性皮炎,并根据病程分为急性、亚急性和慢性湿疹。中医和西医对湿疹的理解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,但都旨在缓解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让我们通过下面表格来简单梳理一下:
中医诊断 | 西医诊断 |
湿热证、脾虚湿盛证、血虚风燥证等 | 特应性皮炎(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) |
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讨论湿疹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顽疾。
中医认为,湿疹的发生与体内湿、热、风、燥等因素密切相关。不同的证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:
1. 湿热证: 多见于急性期,患者表现出皮肤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渗液较多,瘙痒剧烈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这类型的湿疹常与饮食不节、脾胃运化失常有关。
2. 脾虚湿盛证: 常见于亚急性或慢性期,皮损颜色较淡,渗出液减少,瘙痒但不如湿热证剧烈,伴有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大便溏稀等症状,舌淡苔白腻,脉濡缓。这类湿疹与脾胃虚弱,运化水湿功能不足有关。
3. 血虚风燥证: 多见于慢性期,皮损表现为干燥、脱屑、增厚,瘙痒难忍,尤以夜间为甚,常伴有口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,舌淡红少苔,脉细。这种类型的湿疹与气血亏虚,肌肤失养有关。
西医将湿疹称为特应性皮炎,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病,具有显然的家族聚集倾向。其特点包括:
1. 多形性皮疹: 从急性期的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渗液,到亚急性期的结痂、鳞屑,再到慢性期的皮肤增厚、苔藓样变,湿疹的皮损形态多样。
2. 剧烈瘙痒: 瘙痒是湿疹较突出的症状,且夜间瘙痒加重,严重影响睡眠质量。长期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,引发感染。
3. 皮肤干燥: 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容易出现干燥、皲裂,增加了感染的风险。
4. 对称分布: 湿疹的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肢屈侧、面部、颈部等部位。这一点有助于与其他皮肤病相鉴别。而且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家族里几代人,多个人都容易出现类似的症状,所以说家族史也是一个参考。
湿疹中医诊断及证型以及西医病名
的辨别和治疗考量中医和西医虽然在命名和分类上有所不同,但都注意个体化治疗。在治疗上,中医注意整体调节,根据患者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,常用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、外用中药制剂、针灸、推拿等。而西医则更加注重局部治疗和控制炎症反应,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、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、抗组胺药以及保湿剂等。
对于很多患者朋友湿疹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,长期的瘙痒、皮损也会给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。很多时候,患者感觉自己像是笼罩在透明的玻璃罩子里,看得见外面的,却无法融入其中,尤其是那些需要社交的场合,总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。皮肤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,它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社交生活。
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,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,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1. 遗传因素: 有过敏体质或家族中有湿疹史的人更容易患病。
2. 环境因素: 干燥、炎热、寒冷、刺激性物质、过敏原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。
3. 免疫系统异常: 湿疹患者常常存在免疫系统功能失调,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异常。
4.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: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水分流失和外界刺激物入侵,增加患病风险。
5. 其他因素: 压力、情绪波动、微生物感染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、儿童特定食物过敏等也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关。
湿疹中医诊断及证型以及西医病名
对人们的影响及建议“湿疹”这个诊断,从中西医角度来看,不仅揭示了病因和病机,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,要积极应对、科学管理,不要对湿疹失去信心。在临床上,我遇到过很多因为湿疹而情绪低落的患者,他们常常会问我以下几个问题:
1. 湿疹会传染吗?
答:湿疹不具有传染性,不用担心传染给家人或朋友。
2. 湿疹能够治疗吗?
答: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疾病,目前比较难治疗。但是,通过积极规范治疗,可以有效控制症状,减少反复。
3.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?
答:保持皮肤湿润、避免刺激、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、学会减压等都有助于减少湿疹发作。尤其是换季时,要注意皮肤的保湿,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品。
从专业的角度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湿疹的治疗需要耐心和信心,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也要学会自我管理,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质量。在选择护肤品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查看成分,尽量选择无香、无色素的温和型产品,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化妆品。
从人性的角度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两个生活场景的建议:
就业方面: 如果您正在求职,并且需要参加面试或者其他重要的工作场合,可以提前做好皮肤护理,避免因湿疹反复影响形象和心情。可以选择透气、宽松的纯棉衣物,尽量减少汗液的刺激。一位患者跟我说过,每次面试前都会特别焦虑,怕皮肤状况不好影响发挥。我建议他可以准备一些清爽、无刺激的保湿喷雾,随时给皮肤补水,保持肌肤舒适状态。
心理支持方面: 湿疹不仅仅是皮肤上的疾病,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社交。如果您感到焦虑、抑郁,请不要独自承受,可以寻求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,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。一位年轻的患者告诉我,以前他不愿意出门,总觉得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,但后来通过朋友的鼓励和支持,他慢慢走了出来,开始积极拥抱生活。
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湿疹,不再为之困扰。记住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我们一起努力,战胜这个“磨人”的皮肤病。
优质文章排行榜